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钠盐结晶,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内而引起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但以春、秋季节和季节更替时为多,且与饮食有关。其表现为急性单关节炎,是痛风首发症状。
(1)全身症状: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发热,全身不适,头痛乏力,食欲缺乏,多尿等症状,发热多在38℃以下,少数可有畏寒,体温上升至39℃左右。
(2)局部关节症状:起病急骤,常出现在夜间或凌晨因突然出现的关节疼痛而惊醒,疼痛较剧烈,呈刀割样或咬噬样剧痛,并呈进行性加重,一般在24~48小时达到高峰。患者表情痛苦,疼痛难忍,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发红、发热,触痛明显,伴有关节活动障碍,似急性微生物感染。
首次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后自行缓解,85%~95%为急性痛风关节炎单个关节首次发作,而多关节者较少见。好发的部位是足部第一跖趾关节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可发生在其他跖趾关节,如踝、膝、手、腕、肘等关节。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渗液,一般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,可自行缓解或消退,关节活动功能逐渐恢复;但在青少年和遗传缺陷者可持续几个月。
炎症消退后,局部皮肤呈暗红色,皱缩,除了有小片脱屑和轻度瘙痒外,一般不留明显痕迹,几个月后可完全恢复正常。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即可进入无症状期,又称痛风间歇期,进入间歇期后可因饮食不当、饮酒、劳累、外伤或行走过多而诱发。大多数患者发作次数会越来越频繁,受累关节也多,最后转入慢性期,发生关节畸形和活动障碍等。